随着信创工作持续推进,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面临改造升级需求。然而,信创改造到底“要花多少钱”?“怎么算才合理”?这些问题常常令项目负责人和预算审核人员感到困扰。
本文将围绕当前主流标准与实践方法,从“4大来源、3种计价模式、2类关键系数、1套功能点基线”四个维度,系统梳理信创改造费用测算的主流路径,并结合典型案例,助力各单位科学制定预算、合理评估成本。
一、四大标准
在信创改造费用测算的过程中,标准是整个测算过程的基础。当前,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强制性信创改造费用测算标准,但逐步形成了“行业标准+地方指引”的并行格局。
1、T/CCUA 033-2024 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信息系统适配改造成本度量》
由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发布,是目前覆盖最全面的标准之一。该标准不仅涵盖了软件开发成本,还包括硬件采购、云服务、数据迁移等全要素成本。适用于需要进行全栈改造的复杂信创项目,特别适合大型企业、金融机构的整体迁移项目。
2. T/NBCF 001-2023 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成本测算规范》
由宁波市计算机学会发布,面向信创软件的开发成本测算。相比于T/CCUA 033-2024,它的适用范围较窄,主要针对信创软件的功能性改造,不包括硬件采购、数据迁移等非软件活动。
3. TCQAE 11021-2023 《政务信息化项目造价评估方法》
由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发布,主要用于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造价评估。不仅涵盖信创改造,还包括传统信息化项目的造价评估。
4. 地方配套指引(如江苏、浙江)
地方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标准为本地项目提供了细化的测算依据。这些地方标准通常结合了地区产业特点和政策要求,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操作性。
二、三种主流计价模式
在明确了适用的标准后,如何进行实际的费用计算成为关键。信创改造项目的费用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主流模式,每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场景。
1. 功能点 + 调整系数法(最常用)
核心步骤:
1)用功能点(FP)度量软件规模;
2)乘以行业生产率(PDR)得出基准工作量;
3)叠加“信创调整因子(ICF)”或“改造方式因子”;
4)最终工作量 × 人月费率 = 费用;
适用场景:需求相对明确,需精细化测算。
2. 任务分解 + 人月单价法
核心步骤:
1)将改造拆解为“操作系统适配、数据库迁移、接口改造、回归测试”等最小任务包;
2)估算每个任务包所需人月数;
3)按人月单价汇总费用。
优势:清晰透明,T/CCUA 033-2024 提供了《任务分解表》模板
试用场景:需求非常清晰,改造范围明确。
3. 基准比例法(快速估算)
核心步骤:
1)估算系统“全量重建成本”;
2)根据改造类型乘以适配改造费率。
费率参考:
1)重构:0.76~0.92
2)迁移:0.59~0.72
3)终端适配:0.30~0.36
适用场景:早期快速估算,或作为交叉验证手段。
三、两类关键系数:改造难度的“调节器”
1. 信创调整因子 (ICF) - 示例 (宁波标准)
新建系统:1.0
终端适配:0.1 - 0.5
系统改造:0.5 - 0.8
代码重构:0.8 - 1.0
2.架构/方式因子 - 示例 (江苏、中国电子质协)
根据系统架构(C/S 或 B/S)、迁移环境(同构/异构)、源目标平台(如 Windows → 国产 OS)等场景,设定不同的上浮或下浮比例。
四、功能点基线:所有标准的基石
所有主流标准均将“功能点”(FP)作为规模度量的核心锚点,并提供两种计数规则:
预估功能点:立项阶段使用,主要通过内部逻辑文件(ILF)、外部接口文件(EIF)进行快速估算。
估算功能点:需求明确后使用,增加外部输入(EI)、外部输出(EO)、外部查询(EQ)的计数,显著提高精度。
五、实战案例:银行网银系统改造
项目背景: 某银行需将2014年建设的企业网银系统迁移至信创环境。
应用系统改造费计算(195.44万元):
方法1:方程法(公式法)
公式:应用系统改造费 = 系统全量功能建设费 × 适配改造费率
步骤分解:
1) 计算全量功能建设费:
历史建设费:2014年建设费320万 + 2016年升级费235万 × 30%(新增功能) + 2020年升级费94万 × 30%(新增功能)
费率规格化(消除年份价格差异):2014年费率:2.31万元/人月 → 2023年费率:3.2597万元/人月
调整系数 = 2023年费率 ÷ 历史费率
计算过程:
全量功能建设费
= 320 × (3.2597/2.31) + 235×30% × (3.2597/2.43) + 94×30% × (3.2597/3.0134)
= 320×1.411 + 70.5×1.341 + 28.2×1.082
= 451.52 + 94.49 + 30.51
= 576.52万元
2)确定适配改造费率:
改造内容占比(行业基准数据):
构建阶段(代码调整):占比41.43% → 少量涉及(取1/3权重)
测试阶段(全量测试):占比22.53% → 大量涉及(取2/3权重)
实施阶段(部署迁移):占比10.10% → 全量涉及(取1权重)
公式:
适配改造费率
= (41.43%×1/3) + (22.53%×2/3) + (10.10%×1)
= 13.81% + 15.02% + 10.10%
= 38.93%
3)最终费用:
改造费 = 576.52 × 38.93% = 224.49万元
方法2:经验法(任务分解法)
按适配场景拆分任务,叠加人力成本:
注:人员单价采用2023年北京基准费率(初级2.64万/人月,中级3.26万/人月,高级4.24万/人月)。
六、数据迁移也能按功能点算?能!
核心方法:
将数据迁移拆解为7个任务:规划→提取→转换→加载→验证→优化→文档
案例计算:
方法1:方程法(功能点折算)
规则:每迁移1个业务实体 ≈ 1个外部输入(EI)功能点
步骤:
1)功能点计数:
迁移实体数:58个(用户、账户、交易记录等)
折算功能点:58实体 × 4 EI/实体 = 232 FP(每个实体含增删改查操作)
2)工作量计算:
基准生产率:10.89人时/功能点(行业上限)
未调整工作量:232 FP × 10.89人时/FP ÷ 8小时/天 = 315.81人天
3)调整因子:
开发语言因子(Java):1.0
团队背景因子(成熟团队):0.8
调整后工作量:315.81 × 0.8 = 252.65人天
4)人力成本:
费用
= 252.65人天 ÷ 21.75天/月 × 3.2597万元/人月
= 37.86万元
方法2:经验法(任务分解)
结论:两种方法结果接近(37.32万 vs 37.86万),最终采用经验法结果。
七、四大算法应对不同场景
T/CCUA 033-2024 标准提供了四种核心算法:
1. 类比法: 参考政府指导价(适合有官方定价的软硬件)。
2. 类推法: 参考近期同类项目中标价(适合设备、云资源采购)。
3. 方程法: 套用功能点公式(适合软件改造、数据迁移等“人力活”)。
4. 经验法: 拆解任务估算人月(需求清晰时最精准)。
八、总结与结论
信创改造费用测算虽缺乏统一的“国标”,但随着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,已经能够提供丰富的参考框架。在选择适用标准时,项目单位应根据自身的需求、规模和复杂度来灵活选择。
1. T/CCUA 033-2024标准适用于需要进行全栈改造的复杂信创项目,特别适合大型企业、金融机构的整体迁移项目。此标准的最大优势是其全费用口径,能够有效避免漏项问题,同时简化测算流程。
2. T/NBCF 001-2023标准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“信创调整因子(ICF)”来量化国产化适配的特殊要求,特别适用于新建系统或现有系统功能性改造。
3. TCQAE 11021-2023标准虽然涵盖广泛,但缺乏针对信创改造的深度支持,主要适用于政府采购等政务项目。
4. 地方指引标准更具地域性,适用于地方性的信创项目,但不适合复杂的跨地域改造项目。
综合来看,T/CCUA 033-2024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信息系统适配改造成本度量》是目前最为全面和适用的标准,尤其适合涉及软硬一体改造的大型项目。该标准的全费用口径、简化的测算流程以及完善的工具支持,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明显优势。因此,对于大规模、复杂的信创改造项目,T/CCUA 033-2024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选择。
本文将围绕当前主流标准与实践方法,从“4大来源、3种计价模式、2类关键系数、1套功能点基线”四个维度,系统梳理信创改造费用测算的主流路径,并结合典型案例,助力各单位科学制定预算、合理评估成本。
一、四大标准
在信创改造费用测算的过程中,标准是整个测算过程的基础。当前,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强制性信创改造费用测算标准,但逐步形成了“行业标准+地方指引”的并行格局。

1、T/CCUA 033-2024 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信息系统适配改造成本度量》
由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发布,是目前覆盖最全面的标准之一。该标准不仅涵盖了软件开发成本,还包括硬件采购、云服务、数据迁移等全要素成本。适用于需要进行全栈改造的复杂信创项目,特别适合大型企业、金融机构的整体迁移项目。
2. T/NBCF 001-2023 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成本测算规范》
由宁波市计算机学会发布,面向信创软件的开发成本测算。相比于T/CCUA 033-2024,它的适用范围较窄,主要针对信创软件的功能性改造,不包括硬件采购、数据迁移等非软件活动。
3. TCQAE 11021-2023 《政务信息化项目造价评估方法》
由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发布,主要用于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造价评估。不仅涵盖信创改造,还包括传统信息化项目的造价评估。
4. 地方配套指引(如江苏、浙江)
地方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标准为本地项目提供了细化的测算依据。这些地方标准通常结合了地区产业特点和政策要求,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操作性。
二、三种主流计价模式
在明确了适用的标准后,如何进行实际的费用计算成为关键。信创改造项目的费用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主流模式,每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场景。
1. 功能点 + 调整系数法(最常用)
核心步骤:
1)用功能点(FP)度量软件规模;
2)乘以行业生产率(PDR)得出基准工作量;
3)叠加“信创调整因子(ICF)”或“改造方式因子”;
4)最终工作量 × 人月费率 = 费用;
适用场景:需求相对明确,需精细化测算。
2. 任务分解 + 人月单价法
核心步骤:
1)将改造拆解为“操作系统适配、数据库迁移、接口改造、回归测试”等最小任务包;
2)估算每个任务包所需人月数;
3)按人月单价汇总费用。
优势:清晰透明,T/CCUA 033-2024 提供了《任务分解表》模板
试用场景:需求非常清晰,改造范围明确。
3. 基准比例法(快速估算)
核心步骤:
1)估算系统“全量重建成本”;
2)根据改造类型乘以适配改造费率。
费率参考:
1)重构:0.76~0.92
2)迁移:0.59~0.72
3)终端适配:0.30~0.36
适用场景:早期快速估算,或作为交叉验证手段。
三、两类关键系数:改造难度的“调节器”
1. 信创调整因子 (ICF) - 示例 (宁波标准)
新建系统:1.0
终端适配:0.1 - 0.5
系统改造:0.5 - 0.8
代码重构:0.8 - 1.0
2.架构/方式因子 - 示例 (江苏、中国电子质协)
根据系统架构(C/S 或 B/S)、迁移环境(同构/异构)、源目标平台(如 Windows → 国产 OS)等场景,设定不同的上浮或下浮比例。
四、功能点基线:所有标准的基石
所有主流标准均将“功能点”(FP)作为规模度量的核心锚点,并提供两种计数规则:
预估功能点:立项阶段使用,主要通过内部逻辑文件(ILF)、外部接口文件(EIF)进行快速估算。
估算功能点:需求明确后使用,增加外部输入(EI)、外部输出(EO)、外部查询(EQ)的计数,显著提高精度。
五、实战案例:银行网银系统改造
项目背景: 某银行需将2014年建设的企业网银系统迁移至信创环境。
应用系统改造费计算(195.44万元):
方法1:方程法(公式法)
公式:应用系统改造费 = 系统全量功能建设费 × 适配改造费率
步骤分解:
1) 计算全量功能建设费:
历史建设费:2014年建设费320万 + 2016年升级费235万 × 30%(新增功能) + 2020年升级费94万 × 30%(新增功能)
费率规格化(消除年份价格差异):2014年费率:2.31万元/人月 → 2023年费率:3.2597万元/人月
调整系数 = 2023年费率 ÷ 历史费率
计算过程:
全量功能建设费
= 320 × (3.2597/2.31) + 235×30% × (3.2597/2.43) + 94×30% × (3.2597/3.0134)
= 320×1.411 + 70.5×1.341 + 28.2×1.082
= 451.52 + 94.49 + 30.51
= 576.52万元
2)确定适配改造费率:
改造内容占比(行业基准数据):
构建阶段(代码调整):占比41.43% → 少量涉及(取1/3权重)
测试阶段(全量测试):占比22.53% → 大量涉及(取2/3权重)
实施阶段(部署迁移):占比10.10% → 全量涉及(取1权重)
公式:
适配改造费率
= (41.43%×1/3) + (22.53%×2/3) + (10.10%×1)
= 13.81% + 15.02% + 10.10%
= 38.93%
3)最终费用:
改造费 = 576.52 × 38.93% = 224.49万元
方法2:经验法(任务分解法)
按适配场景拆分任务,叠加人力成本:

注:人员单价采用2023年北京基准费率(初级2.64万/人月,中级3.26万/人月,高级4.24万/人月)。
六、数据迁移也能按功能点算?能!
核心方法:
将数据迁移拆解为7个任务:规划→提取→转换→加载→验证→优化→文档
案例计算:
方法1:方程法(功能点折算)
规则:每迁移1个业务实体 ≈ 1个外部输入(EI)功能点
步骤:
1)功能点计数:
迁移实体数:58个(用户、账户、交易记录等)
折算功能点:58实体 × 4 EI/实体 = 232 FP(每个实体含增删改查操作)
2)工作量计算:
基准生产率:10.89人时/功能点(行业上限)
未调整工作量:232 FP × 10.89人时/FP ÷ 8小时/天 = 315.81人天
3)调整因子:
开发语言因子(Java):1.0
团队背景因子(成熟团队):0.8
调整后工作量:315.81 × 0.8 = 252.65人天
4)人力成本:
费用
= 252.65人天 ÷ 21.75天/月 × 3.2597万元/人月
= 37.86万元
方法2:经验法(任务分解)

结论:两种方法结果接近(37.32万 vs 37.86万),最终采用经验法结果。
七、四大算法应对不同场景
T/CCUA 033-2024 标准提供了四种核心算法:
1. 类比法: 参考政府指导价(适合有官方定价的软硬件)。
2. 类推法: 参考近期同类项目中标价(适合设备、云资源采购)。
3. 方程法: 套用功能点公式(适合软件改造、数据迁移等“人力活”)。
4. 经验法: 拆解任务估算人月(需求清晰时最精准)。
八、总结与结论
信创改造费用测算虽缺乏统一的“国标”,但随着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,已经能够提供丰富的参考框架。在选择适用标准时,项目单位应根据自身的需求、规模和复杂度来灵活选择。
1. T/CCUA 033-2024标准适用于需要进行全栈改造的复杂信创项目,特别适合大型企业、金融机构的整体迁移项目。此标准的最大优势是其全费用口径,能够有效避免漏项问题,同时简化测算流程。
2. T/NBCF 001-2023标准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“信创调整因子(ICF)”来量化国产化适配的特殊要求,特别适用于新建系统或现有系统功能性改造。
3. TCQAE 11021-2023标准虽然涵盖广泛,但缺乏针对信创改造的深度支持,主要适用于政府采购等政务项目。
4. 地方指引标准更具地域性,适用于地方性的信创项目,但不适合复杂的跨地域改造项目。
综合来看,T/CCUA 033-2024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信息系统适配改造成本度量》是目前最为全面和适用的标准,尤其适合涉及软硬一体改造的大型项目。该标准的全费用口径、简化的测算流程以及完善的工具支持,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明显优势。因此,对于大规模、复杂的信创改造项目,T/CCUA 033-2024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选择。
